9月26日上午,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(以下简称“省总干校”)在广州市员村工人文化宫(以下简称“员村宫”)开展的“匠心筑梦・文化赋能——广东省工人文化宫创新发展与广州标杆实践”特色教学,以“现场研学+课堂拆解”的创新形式,让64位学员跳出传统课堂,在真实服务场景中触摸广东工会服务的创新密码。

本次教学由省总干校余斐博士主讲,打破传统“课堂讲授”单一模式,创新采用“现场教学+课堂授课”双轨融合形式。学员们不再局限于室内听课,而是走进员村宫实地感受——从文化活动空间布局到服务职工的运营场景,从特色品牌项目展示到数字化服务平台应用,尤其是深入了解员村宫“职工法律服务站”的标准化服务流程、“普法宣传+法律咨询+纠纷调解”一站式服务模式后,每一处细节都成为鲜活教学案例,让抽象的“创新发展经验”变得可看、可感、可学。

这堂“走出教室”的课程,不仅是学校提升培训实效的具体举措,更是学校紧扣《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(2024—2028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中“深化改革创新,提高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和活力”要求的深度实践,尤其对“改进方式方法”的部署作出了精准回应。《规划》明确提出“鼓励创新综合运用研讨式、案例式、模拟式、体验式、访谈式等方法,推行结构化研讨、行动学习等研究式学习”,此次探索正是对这一教学改革方向的生动落地:在“体验式”教学环节,学员走进员村宫实地感知服务场景,从“职工法律服务站”的标准化流程到数字化平台的实际应用,每一处细节都是“沉浸式”学习的鲜活载体,让抽象经验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认知;在“案例式+研讨式”教学环节,以员村宫创新实践为核心案例,通过拆解其法律服务、品牌打造的关键路径,引导新疆学员结合本地职工需求开展结构化研讨,既实现“案例教学”的具象化解读,又达成“研讨教学”的思维碰撞,推动“行动学习”理念落地,完美契合《规划》中“以方式方法改进推动培训质量提升”的核心目标。

此次特色教学的成功开展,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。未来,学校将持续以《规划》为指引,围绕工运事业发展需求,进一步整合全省工会系统的优质实践资源,打造更多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现场教学基地,创新“案例教学+实地研学+复盘研讨”的复合型教学模式,让工会干部培训从“知识灌输”转向“能力赋能”,为全国工会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更具针对性、实践性的“广东方案”,助力工会服务在新时代焕发更强活力。
来源|教学与科研中心
图/文|马欣
初审|马欣
复审|朱志惠
终审|王荣光